您的位置:首页 >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第三期“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班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4 17:36:48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广泛吸收了各个时代的天文、经学、史学、诸子、农学等多学科的思想精华与理论智慧,因而兼具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当前,世界格局、时代潮流与历史进程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对中医药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和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如“中医从哪里来、中医向何处去”等关乎中医学现代转型与历史传承的重大命题,我们更应强化“大学科”理念,推动跨学科协同,深入促进中医药学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医+文”研究新范式的构建,加快培养一批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融通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特举办第三期“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班,以期持续推动中医药学术生态的创新与拓展,拟定于2025年9月25日开班。现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培训主题:文为医用,医文融通

培训学时:72学时

培训地点: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

培训课程:“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

‎ 

第三期“医+文”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班日程

时间

课程题目

主讲人

2025年9月25日

14:00-17:00

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一)

杨静

校党委副书记、教授

2025年10月9日

9:00-12:00

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二)

2025年10月16日

9:00-12:00

历史研究的发力点:探寻近世中国西进运动的思路、史料与路径

王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2025年10月23日

9:00-12:00

医学史研究思路与路径

任玉兰

国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教授

2025年10月30日

14:00-17:00

中医与中国哲学交叉研究

王一童

国学院/博物馆 讲师

2025年11月6日

9:00-12:00

中医传世文献整理研究

周兴兰

国学院/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2025年11月13日

9:00-12:00

中医简帛文献研究

马永萍

国学院/博物馆 讲师

2025年11月20日

9:00-12:00

中医与考古交叉研究及课题标书、论文写作

毕洋

国学院/博物馆 助理研究员

2025年11月27日

9:00-12:00

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一)

王家葵

药学院 教授

2025年12月4日

9:00-12:00

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二)

2025年12月11日

9:00-12:00

汉魏至隋唐碑刻古文字研究

章红梅
‎国学院/博物馆 教授

2025年12月18日

9:00-12:00

中医古文字研究

刘春语

国学院/博物馆 讲师

2025年12月25日

9:00-12:00

宋明理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医的影响

陈瑞新

国学院/博物馆 讲师

2025年12月25日

14:00-17:00

道教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选题与思路

张龙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

2026年1月8日

9:00-12:00

清代朴学研究概况

滕胜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副研究员

2026年1月8日

14:00-17:00

用字习惯对考释疑难字词的重要性

2026年1月15日

9:00-12:00

中医文化科普研究及课题标书、论文写作

刘天宇

体育健康学院 副教授

2026年1月22日

9:00-12:00

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方法与路径

陈骥

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二、承办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博物馆/古籍文献研究所/中医药文化中心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

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保护研究数字实验室

四川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


三、报名须知

1.报名对象:学校全体师生(包括:从事“医+文”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博士后、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

2.课程名额:限额30人,将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综合筛选;

3.报名截止:有意参加者请于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24:00前填写报名小程序;

801e22d210ba41f583e11a66a21bcb1d.Jpeg

4.筛选通知:报名成功学员将于9月25日前收到邮件/电话通知,未报名成功者不再另行通知,敬请谅解;

5.具体课程安排以实际课表为准。

(联系方式:罗老师15928418973 郭老师18030869982 廖老师13795901734)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2025年9月23日

 



附件:

培训课程简介

(按讲座时间顺序排序)

一、2025年9月25日下午14:00-17:00、10月9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1.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一)

2.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二)

(二)主讲人:杨静

d67f45a3124a4fa797474032ca283d15.Jpeg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文化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伦理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研与教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中医生命伦理学》《公信力与政治伦理规范》等论著及主编古医籍类整理丛书等10余部,主编《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行业规划教材;在CSSCl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4项,全国一级学会科技二等奖2项,四川省优秀科普二等奖1项。

二、2025年10月16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历史研究的发力点:探寻近世中国西进运动的思路、史料与路径

(二)主讲人:王果

93d58b1d20de4114b0f6fc6ea7726743.Jpeg

     四川内江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旅游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17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侧重近代城乡关系演变及中国共产革命发展。教授近代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全球背景中的中国国家转型、近代中国经济环境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共产革命、明清思想史、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20 Century China(留学生全英文课程)等课程。

三、2025年10月23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1.医学史研究思路与路径

(二)主讲人:任玉兰

3707b39ecbda4253a75bf6f7235104be.Jpeg

成都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医史文献学硕士、针灸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从事中医学科研、教学、医疗工作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医针灸的临床效应与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源刊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学术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专利11项。

‎四、2025年10月30日下午14:00-17: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与中国哲学交叉研究

(二)主讲人:王一童

88af1c3cd6194ea1be1e6f887616470f.Jpeg

山西人,讲师,在站师资博士后,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文化教研室教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研究方向为简帛医药文献、秦汉医学学术史。现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厅局级4项,主研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规划项目、科技厅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整理点校古籍2种,参编专著3部。

五、2025年11月6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传世文献整理研究

(二)主讲人:周兴兰

63b4c0b23e554256abbbe69a814ac257.Png

博士,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科普分会理事。致力于中医药文献与出土医学文物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古委会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2部、校注中医古籍1部、副主编科普读物2部、参编学术专著5部。获四川省教育厅哲社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儿童中医药知识启蒙作品征集”二等奖。

六、2025年11月13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简帛文献研究

(二)主讲人:马永萍

33e3d3d4eb054b68a8e2cca2c3f5c88c.Jpeg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职博士后、讲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师从张显成教授。主要从事医学简帛文献考释、算数简帛文献考释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本专业发表多篇论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4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社科基金1项、校级基金1项、纵向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

‎七、2025年11月20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与考古交叉研究及课题标书、论文写作

(二)主讲人:毕洋

ac7219d009734b51987d222d02951274.Jpeg

毕洋,助理研究员,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考古学博士、中医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考古、西南考古、美术考古。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集刊6篇,先后主持国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厅局级项目7项,曾在川、滇、黔、皖参与多次新石器至宋代遗址及墓葬的考古发掘、后期资料整理工作。

八、2025年11月27日、12月4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1.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一)

2.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二)

(三)主讲人:王家葵

683a2b1f96a1494a958b9b229dbff004.Jpeg

四川成都人,1966年8月生。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曾担任第20届、21届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与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在书法理论、金石碑刻、本草学术、道教文献等领域皆有著作。先后出版《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年)《神农本草经笺疏》(中华书局,2024年)《本草经集注(辑复本)》(凤凰出版社,2023年)《证类本草笺释》(中华书局,2024年)《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本草纲目图考》(科学出版社,2018年)《本草文献十八讲》(中华书局,2020年)《本草博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本草纲目通识》(中华书局,2023年)《本草名实五十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3年)等;《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年)《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年)《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周氏冥通记校释》(中华书局,2020年);《近代印坛点将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玉吅读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等。

九、2025年12月11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汉魏至隋唐碑刻古文字研究

(二)主讲人:章红梅

 

5e7a053a791e4852966c1a3891623795.Jpeg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以及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主讲《医古文》、《中医文献学专论》等课程。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资助基金项目、教育部古委会项目、教育部一般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子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改项目;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4项;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青年学者”项目、四川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教育部古委会项目、四川省社科联项目各1项,目前在研;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CSCI期刊论文14篇,核心期刊21篇,参编教材2部,主编及独著学术著作5部。学术成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学方面荣获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二等奖。

十、2025年12月18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古文字研究

(二)主讲人:刘春语

 

ee102eab664e4c62a8a54e472a39b7c8.Jpeg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主要从事出士简帛文献和中医文献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参编《古代汉语》教材1部,主持的各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篇。对汉语言及中国文化兴趣浓厚。热爱教学,以“学道、悟道、明道、传道”为己任,立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近年主要讲授《国学要义》《〈论语〉精读》等文化通识课程。

十一、2025年12月25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宋明理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医的影响

(二)主讲人:陈瑞新

68e1bcbb4d7340d8aca1488af5c67496.Jpeg

陈瑞新,男,1983年生,甘肃会宁人,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主攻阳明心学。现为国学院国学基础教研室主任,主讲“国学要义”、“中国古代思想史”,以及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

十二、2025年12月25日下午14:00-17:00

(一)讲座题目

道教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选题与思路

(二)主讲人:张龙成

7652ec563ae94d02a7611a56d339bf15.Jpeg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硕士、宗教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哲学家、道教学泰斗、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道教与法学、中医药文化的交叉研究等。

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年度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四川省地方立法多项,包括《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四川省行政调解工作暂行办法》《成都市锦城公园保护条例》《眉山市城乡规划条例》等,负责起草的立法调研报告被省级以上政府机关采纳。

担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参编各类教材7部,其中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药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副主编。主讲课程获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先后荣获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等荣誉称号。

十三、2026年1月1日、1月8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1.清代朴学研究概况

2.用字习惯对考释疑难字词的重要性

(二)主讲人:腾胜霖

690e1689c43f44e99e22f6b2038fc209.Jpeg

1993年生,辽宁本溪人。2024年至今任四川大学副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资助、博士后第76批面上项目、四川大学青年教师交叉学科基金培育项目、四川大学首批“90后优秀青年教师团队”项目各1项。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集释》《秦汉简牍系列字形谱》等学术著作;在《出土文献》《中国文字研究》《简帛》《简帛研究》《古籍研究》《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讲《春秋战国文字概论》《古文字学名著导读》等课程。曾获2024年四川大学本科教学先进个人奖、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等奖等。正在参与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项目古文字字形修订工作。

十四、2026年1月15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文化科普研究及课题标书、论文写作

(二)主讲人:刘天宇

d2c04f23f41e479eb6d41b84500953da.Png

体育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高层次留学人才,成都市“蓉漂计划”人才特聘专家。以传统运动促进健康为主攻方向,主持省部级课题99项,发表SCI、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凝固的动静影像—汉画像石之传统运动养生》等著作7部,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请人还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2023年申请人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十五、2026年1月22日上午9:00-12:00

(一)讲座题目

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方法与路径

(二)主讲人:陈骥

0070979d8c9b4f409771b3fa8bf74aaa.Png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哲社文化领军人才、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专家、四川省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后备人选、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荣誉体系“青年英才”,高原学科“中医药翻译”学科带头人。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成都中医药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台湾同胞联合会主席,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五届执委会理事、世界中联中医药国际化品牌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世界中联中医人类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世界中联翻译专委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中国-东盟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四川省翻译协会中医药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学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侨联委员等。

研究方向中医药国际传播学、针灸临床治疗学。主讲四川省一流课程/四川省思政示范课《中医英语》,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10项。编写专著、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委会“岐黄科研进步奖" (2020),世界中医翻译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2,2023),四川省第七届高等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一等奖2项(2013,2021)。

终审:国学院平台管理员
【打印正文】
Baidu
map